(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 赵苑旨)“在中国一周就能做完手术顺利出院,这比在国外看个感冒还要快!”在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前,孟加拉国的萨利赫(化名)已经跑了好几个国家就诊,但一直无法找到病因。然而在这里,第1天看门诊,第3天入院,第4天手术,第7天出院,浙大一院团队仅用一周就解决了困扰萨利赫6年的难题。
近年来,中国高效精湛的医疗服务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焦点,许多海外患者不远万里,专程来到中国看病。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13家指定医院接治了近27万名外籍患者,同比增长15%。同年,深圳为境外人士提供诊疗服务77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外籍患者来华就医正在成为一种热潮。”6月9日,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趋势上看,来华跨境医疗主要呈现三大发展趋势,首先是外籍患者数量稳步增长。其次,就医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以差旅或旅游期间突发急症的应急就诊,转向包括择期手术在内的主动性医疗需求。此外,就医患者属地也从周边国家扩展到欧美等更大范围。
从急症到择期手术,来华就医的“洋面孔”越来越多
“这家医院效率极高,都是新设备,医生们训练有素,治疗很及时。在这里,治疗花费了几百美元,如果在美国可能要花8000美元。”今年1月,73岁的美国建筑师罗伯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在浙大一院治疗经历的视频,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近两年来,美国患者罗伯特在浙大一院接受了3次手术。医院供图
6月9日,浙大一院国际保健中心主任袁俏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该中心成立于2022年9月,三年来,前来就医的外籍患者数量不断攀升。2024年全年,该院接待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患者,增长率达45.6%。从患者分布来看,亚洲、东盟是最主要的来源地区之一,欧洲、澳洲,非洲次之。从治疗情况上看,择期手术比例不断上升。
“对于外籍患者来说,中国医院的吸引力首先在于优质的医疗水平,顺畅的就医流程。”谈及外籍患者来华就医火热的原因,袁俏梅介绍,以上面提到的孟加拉国患者为例,他在来到中国前去过孟加拉国、印度、新加坡等医院,得到一致诊断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手术安排时间长,病情比较重。最终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李栋林通过详细的检查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血栓脱落导致的肢体动脉栓塞。这是完全不同的疾病诊断,且该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随即安排了手术。
金春林也提到,我国吸引外籍患者就医的核心要素,主要是先进技术和特色医疗,其次是效率与成本的优势。从就诊效率上说,我国远远高于部分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医院就诊当天就能完成核磁共振、CT等复杂检查。从费用上看,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将多重商保纳入报销体系,即使是全自费情况下,我国手术治疗等费用远低于多个海外国家。
管理尚无统一规范,多层次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速
五月以来,长沙、海南等地相继推出创新举措,方便境外人员在当地就医。此前,已有多地推出相关政策。
北京于2019年启动国际医疗试点工作,首批纳入6家医疗机构,现已扩展至19家。上海作为吸引外籍人士和入境游客的热门城市,2023年指定13家三甲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作为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深圳也初选了10家医院开展试点,旨在吸引国际患者。
尽管各地已开始重视国际医疗,但这方面的相关规范仍较为空白。2024年10月,上海发布了《国际医疗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这是中国在国际医疗领域标准规范的首次探索,标志着上海国际医疗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而在其他地区,仍主要由所在医院自行把握。
“尽管中国国际医疗的技术水平和性价比得到一定认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金春林称,一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包括入境签证问题、语言问题等;二是支付体系国际化接轨不足,不少医院仍无法对接国际商保等;三是医疗文化适应性不足,比如隐私保护、文化鸿沟等;四是政策略显碎片化,目前全国缺乏统一管理规范,应加快推进相关规范的颁布和实施。
天创网配资-杠杆配资炒股-在线配资门户-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